好书推荐|刘元满、刘路《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例研究》(留言赠书)
好
书
推
荐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年12月
刘元满
刘 路
教师教育课程(如“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类课程)属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可以说是一门开设历史最长,覆盖面最宽的课程。一般来说,人们只是关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并不断对此进行改革和调整,但是尚未有人长时间去跟踪考察教师教育者在该课中如何实现信念传递,以及学生(职前教师)在该课中的信念形成过程和形成机制;也未有人对课程进行全程跟踪,从而发现并构建出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模型,对课程进行理论升华。这样的研究要求必须在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
本书借鉴教师学习理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全面深入考察一门对外汉语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关注教师教育者与职前汉语教师两类主体,探讨教学理念及教学过程各环节对职前汉语教师学习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汉语教师教育课程,应从形成良好的教学愿景、促进深入的理解与学习、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培养专业化的反思意识等方面促进职前汉语教师学习。据此勾勒出汉语教师教育课程课例模型应为“理论储备”“观课感悟”“课件准备”“教学体验”“教学反思”,五个环节依次递进,环环相扣;最终提出教师教育者发展的应然目标,并提出课例研究的现实价值及发展方向。
/// 好书推荐
《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例研究》
著者:刘元满、刘路
编辑推荐
本书借鉴教师学习理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全面深入考察一门对外汉语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关注教师教育者与职前汉语教师两类主体,探讨教学理念及教学过程各环节对职前汉语教师学习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刘元满,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中文教学研究、教材研究及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研究。出版《汉字在日本的文化意义研究》《英语日语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研究》(合著)等专著,主编及作为第一作者出版汉语教材多部。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项目基金支持如日本住友基金会“日本相关问题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作为外语在美国发展的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面向全球孔子学院的中国概况教学创新研究及其数字课程建设》子项目“孔子学院中国概况教学大纲的创新研制”等。
刘 路,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国际文化系讲师,博士。研究领域为国际中文教育课堂教学、教师教育与教师发展研究。主持项目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汉语二语课堂合作学习研究”。
简目
绪论 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发展概述
第一章 研究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例模型构建
第三章 教师教育者的教学信念与课堂教学
第四章 教师教育者对职前教师的指导作用
第五章 职前教师的汉语国际教学信念构建
第六章 教师教育课例模型指导课程改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序
李晓琪
课例研究起源于日本的“授业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治时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20世纪末,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研究中开展了此项研究。2002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开始从事课例研究,他们的研究对象聚焦在中小学课程。
那么,到底什么是课例研究呢?国内外专家都给出了不同的界定,有研究者概括为:“课例研究”是一种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其核心特征在于长远目标的共享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学生研究的周密性和课例观察的鲜活性。“课例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课堂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刘元满和刘路的专著《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例研究》,以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程为对象,开展课例研究,无疑是将课例研究引入了国际汉语教育研究领域,是在课例研究方面一次有益的尝试。
国际汉语教师教育是一个大的范畴,围绕此范畴可以从多个维度开设多门课程,目前各高校都是如此设置和安排的。本研究课题围绕北京大学自1986年开始招收本学科研究生时就设立的一门课程——“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而展开。时任北京大学汉语中心主任的林焘教授和执行主任潘兆明教授,组织多方反复讨论,最终定下此课程的名称,并且邀请对外汉语教学的鼻祖级教师邓懿、杜荣、姚殿芳等共同上课。多人共同承担授课任务的模式一直延续多年,中心的老教师们在此门课程中不断地向后学者传授着知识与智慧,直到2000年,此门课程改由年轻教师承担,刘元满是其中之一。
记得1990年前后,刘元满在北大读研究生期间,我任研究生班主任。为完成研究生教学实习及考察任务,我曾带该班研究生一同南下至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院校考察、学习和座谈。访学活动开阔了研究生们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和才干。可以说,刘元满既是此门课程的受益者、实践者,更是开拓者。
自该课程设立算起,至今30多年过去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和学术的发展已经日新月异,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此门课程依旧是北京大学研究生培养课程中的主干课程。虽然此课程的内容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方法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与时俱进,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即,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始终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的必修课程和其一生的研修主题。由此,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老一辈学者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深厚的学术功底。
如今,刘元满和刘路选择此课程进行课例研究,无疑是准确的、精当的。对该课程进行解剖研究,在国际汉语教育事业如火如荼的今天,在培养高素质的国际汉语教师的当下,其研究意义不言自明。
还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行动研究或者说课例研究中,对一门课程进行跨度5年的跟踪调查和研究,实属不易。将5年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教学思考较为全面地呈现出来,更是为教师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样本。作者在自序中谈到“希望这个研究范式能够为国际汉语教师教育研究带来一些新风,为教师教育的培养过程提供一些启示”“本研究构拟出的教师教育课例模型能够为国际汉语职前教师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我想,这是本书读者的共同期望。
李晓琪
蓝旗营
2021年3月
自 序
刘元满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一方面承担留学生汉语教学任务,一方面肩负培养国际汉语教师的重任。学院学历教育为硕士和博士,主要培养能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自1986 年开设研究生班起,至今一直是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建课之初即采用“多人抬课”形式,由术有专长的研究生导师担任。随着学科的建设与完善,该课程所讲的内容不断分化到不同的课型中,导师人数越来越多,课型也越来越丰富,课程内容逐渐变得更加精准与深入。自2010年起,该课程同其他大多数课程一样开始整个学期由一人主讲,作为硕士的必修课,在学院所开设课程中占重要地位。
我 1988 年入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攻读硕士学位,“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是我们的重头课,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年长导师共同承担,学生们还可以到不同课型上去观摩,之后会独立承担一门课,一般会从听力课着手。这门课程有助于我萌生初步的学科意识,对汉语教学有更为深入的理解。2000年开始我与几位年轻同事共同承担起这门课来,除了长期赴外任教两年外,基本上每年都承担讲授任务。可以说我对这门课的缘起和发展有着亲身的体验和切实的思考。
李晓琪老师是我读研期间的班主任,她带领我们在毕业实习期间到上海高校访向考察;我毕业留校后又作为她的词典编写团队成员,共同编写出我国第一部汉语学习者专用的《汉语常用词用法词典》,2000 年我参加她主持的国家汉办项目“关于二十一世纪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参考英语、日语第二语言教学状况,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进行深入考察和研究,这一研究使得人们对学科的认识有了质的飞升,而我对研究生课程设置也有了较为清晰的思考。后来李老师担任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多年,在我教学工作、研究工作和社会工作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李老师为本书作序,不仅体现她一如既往的支持,同时也因她对国际汉语教师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长期关注并有深入的研究,而提出其独到的见解。
作为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的代表课程,这门课从建课开始到发展成熟,有着自已独特的运行轨迹。早年的课程由于处于学科发展刚刚起步时期,大家对于课程性质的认识还主要在于指导职前教师怎么教。那么随着学科逐渐发展和成熟,随着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成果运渐丰富和深化,这门课程的性质也转向了培养职前教师的学科意识、教学意识和教学技能,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职前教师究竟基于什么样的起点开始学习,教师教育者授课过程中观念有着怎样的动态变化,课程结束时职前教师的教学意识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课程设置是否能够满足本专业的总体要求,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对实然的课堂进行全面观察与深入分析,并对课程主体——教师教育者及职前教师进行研究。由于这种研究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同时学界尚未将课例研究作为一个新的研究范式,因此从教师教育角度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研究的还十分少见,研究方法上也还需要有所突破。
我的博士生刘路2014 年人学前就已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她学习质性研究课程,掌握了质性研究方法,我们就以“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课例研究的普遍做法,共同展开教师教育课程的研究。在制订了较为周密的研究计划之后,2015 年春季我讲授该课程,开课伊始至课程结束,刘路以课程观察者的第三人身份进人课堂,运用课堂观察、课堂录音等方式,整整一个学期,全程跟踪观察,并适时对教师教育者和职前教师进行数次访谈。对课程的记录整理是个不小的工程,而对访谈的整理工作量同样巨大,刘路都任劳任怨不辞辛劳地认真完成。我们在2017年发表了初步研究成果,并在学院沙龙及北京大学暑期学校中分享过相关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汉语编辑室邓晓霞主任和宋立文副主任2017年在了解到我们的研究设想及部分研究结论后,对于该研究选题及研究方法予以充分肯定,当即同意签约出版,然而我们却未能如期交付书稿,主要原因在于这门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性。我们先期已经构拟出教师教育课程的模型,但是在我自己的课堂上却未能完全实现。为此,在课例模型指导下,我对课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缺失的部分,调整了一些内容,并在职前教师的教师角色认知和教学信念形成的培养方面加大力度。由于该课程只在每年春季开设,而所做的课程调整和改革的教学效果需要时间检验,因此书稿的提交一推再推,到 2018 年刘路毕业工作时也还是没能杀青。
2018、2019年连续两年的课程修正及获得的数据对于我们的研究起到了充分的验证作用。非常感谢出版社的宽容和两位主任的耐心,使本课例研究成为跨度 5 年的持续性跟踪研究,这样的研究在汉语国际教育学界还并不多。
我们希望这个研究范式能够为国际汉语教师教育研究带来一些新风,为教师教育的培养过程提供一些启示。我们也希望,本研究构拟出的教师教育课例模型能够为国际汉语职前教师的培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研究也可算是对一门课程进行跨度 20 年的总结尝试。将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教学思考较为全面地呈现出来,能为教师教育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品评的样本,我们感到十分欣慰。我们深知会有很多不成熟不完善之处,我们将虛心接受业内评判,文中舛误都由我本人承担,衷心希望得到业内同行的批评和指正。
刘元满
2021年2月
留言赠书活动
1. 关注“语言学心得”微信公众号;
2. 给本文留言,聊聊你为什么对本书感兴趣并希望获得该书;
3. 截止到2022年3月7日(星期一)上午12:00之前,留言点赞数排名✨ 前3名✨为本次活动的幸运读者,将为其包邮(限国内)赠出一本《国际汉语教师教育课例研究》;
欢迎各位转发到微信朋友圈,为自己的优质评论集赞👍👍👍
(本次活动由“语言学心得”公众号主办,感谢刘元满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为读者朋友们送上赠书福利!)
往期回顾
2022-01-23
2022-02-26
2022-02-25
2022-02-24
2022-02-24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
今日小编:心得君
审 核:心得君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购买